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州采风 >> 修身齐家录 >> 内容
仕廉则优 官公则明
发布日期:2018-10-31   来源:新北区纪委区监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邹城孟庙内有一块明代“官箴碑”,形制独特,呈四方形直柱,将为官者“仁、廉、公、勤”四箴言刻于石碑四面,为后人汲取和恪守仁爱、廉洁、公正、勤政的为官之道而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以“政德”深入审视政治生态,从孟庙官箴碑,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政德”的现实意义。

据宋代叶釐《爱日斋丛抄》记载,“仁廉公勤”官箴碑最早源于南宋著名政治家、理学家真德秀。嘉定十五年出任湖南安抚使,为整顿政风,勉励僚属而提出“抚民以仁”“律己以廉”“存心以公”“莅事以勤”的思想,后南宋诗人王迈在真德秀的基础上撰写了“仁廉公勤”四官箴,至明代万历年间,邹县知县梁州彦刻于碑上,立于县衙,后才被移于孟庙保存。

仁箴载:“古者于民饥溺,犹己饥溺。心诚求之,若保赤子。”意为对于百姓的疾苦,就像自己感同身受,用赤诚之心为百姓祈求上苍庇佑,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仁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灵魂。仁即爱人,于为官者而言,即是爱民,以仁心为官,以诚爱护民。孟子“仁政”思想也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和亲民之心正是仁箴所述之核心。春秋时期,齐国暴雪三日,哀鸿遍野,齐景公“披狐白之裘”而不觉寒冷,晏子谏言:“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提醒国君执政要体察民心,善待百姓。齐景公即刻安老助孤,赈灾救济。“仁”所强调的这种爱民之心,惠民之实,富民之举,利民之事,正是得民心之所在,也是为官精神的要义所在。

“廉”为四箴之重。廉箴有云:“惟士之廉,犹女之洁,苟一毫之玷污,为终身之玷缺。”为官者的廉洁,如同女子贞洁,若有丝毫玷污,就会成为终身的污点缺憾。而《周礼》更是以“廉”统帅善、能、敬、正、法、辨“六事”,引得北宋文豪苏东坡敬仰传颂,专赋《六事廉为本赋》一文,以“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清风古今。东汉名臣杨赐出身“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前有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昭昭四知暮夜拒金,又有杨秉一生清廉,对酒、色、财“三不惑”,再有杨赐婉言劝诫帝王大兴土木、奢靡享乐。清白传家,一脉相承,用几代人“一鹤一琴”的清廉傍身和对正大光明的敬畏约束来影响世人。

公箴碑文提到“唯公生明,偏则生暗”的说法,有公正之尺才能有英明之举,否则便会徇私枉法。诚然,有英明之举才可使治下政通人和,井然有序。《励治撮要》记载:“做官不要钱,诚善矣。”官不可与民争利,“开诚心,布公道”,取义重于利,方成善官、好官。明朝有一个清官叫张昺,家里接连好几个月揭不开锅,孩子伸出手掌,亦嗔亦笑地问他:“清字怎么写?”“这个清字能换米么?”张昺听后,内心流露出一丝痛苦。当朝廷派都御史给灾区老百姓分救济粮时,张昺断然拒绝了一百两银子的赠与。他坦言,若是收了,便是与民争利,不如“授下户饥民粟以答其意”,这才是他愿意看到的。公是公正,为官者存心以公,最难的就是如何保持自己内心的光洁,节制私欲,用公正之尺去丈量法度,用浩然正气去匡扶正义。去私去偏,这是每一个为官者必须要修炼的心法。

有公正才能有廉明,有廉明才能有勤政的动力。勤箴碑文中载:“尔服之华,尔馔之丰,凡缕丝与颗粟皆民力乎。尔供居焉而旷,厥官食焉而怠?其事稍有人心,胡不自愧昔者君子?”锦衣华服,青砖碧瓦,皆来自百姓辛勤劳作,若不勤勉于政,劳心于民,何来为官之义?取之于民而必利于民,勤勉政事而不懒惰懈怠,以人民之事无大小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每日自省自励,自然安然而卧。

古代官箴所传达出的一些理念和现今廉政建设有诸多契合点。“仁廉公勤”四官箴与当今“德能勤绩廉”干部考察五项标准不谋而合,皆反映出从古至今国家和人民对为官者的期望,更寄寓了我们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当然也不乏实践者,古有包青天铁面无私,苏琼悬瓜拒贿,今有焦裕禄甘为人民公仆,殚精竭虑,终一身死而万民哭。他们是为官者的楷模,有仁,有廉,有公,有勤,知行合一,修身正己,涵养着从政为官的道德境界。

新时代,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到“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考核对干部的激励鞭策作用。”无论是“仁廉公勤”,还是“德能勤绩廉”,都是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的重要参考。选人用人只有“考其德行,察其道艺”,只有干部自身修好“政德”,树好“正气”,才能取得干事创业的“真经”,才能谋得惠及民生的福祉。(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