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州采风 >> 修身齐家录 >> 内容
一颗不朽明星——屈原
发布日期:2020-07-02   来源:钟楼区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每年的端午节,中国人都会缅怀追思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心忧家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他情系百姓的民生思想、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直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身处战国中后期的变法图强与列国争雄时代,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参与楚国内政外交事务,他提倡“美政”,坚持改革弊政,变法图强,但对内遭遇楚国守旧贵族的排挤流放,对外又遭遇了秦国的“连横”破坏,最终改革失败。楚国国都被秦国军队攻破后,屈原目睹国破民散,深感复国无望而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他留下的《九章》《离骚》,激发楚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屈原死后五十余年,楚人吟唱屈原“九章哀郢之辞”,以“三户亡秦之志”最终覆灭了暴秦。屈原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爱国主义忠贞情怀已经深刻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始终有朴素的民本思想,他本人律己极严,“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他为政主张“廉洁正直”,坚持讲“规矩”、循“绳墨”、明“法度”,“廉洁”一词就是出自屈原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他一生洁身自好,虽屡次被排挤流放,但至死不改廉洁的初心。在屈原主政改革期间,楚国一度出现政通人和、国富兵强的气象。后来,他在漫长的流放期间依旧关心国事忧心百姓,在他留传至今的诗歌中随处可见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他在楚国国都被攻破后,发出“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的哀叹,对百姓因战乱而离散逃亡表达深切的关怀。虽然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平词赋悬日月”,但他诗歌中关怀民生的现实主义写作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诗人作家。正因为他的作品饱含为民情怀,深刻反映百姓心声,两千年来传唱不绝,“逸响伟辞,卓绝于世”,他也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一生坎坷,多次遭遇贬官流放,但他始终洁身自好,勇于探索。他在2300多年前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他对于身处的天地和历史发问,表现了他对传统教条的大胆怀疑,展现了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我们今天纪念屈原,不仅要寻找与传承古人精神,也要把爱国主义情怀变成报国实际行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作为我们基层工作的价值导向,把求索精神作为改革创新的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前行!(孔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