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州采风 >> 修身齐家录 >> 内容
祖国山河终无恙,寸土之上皆寸心——印在喀喇昆仑高原的记忆
发布日期:2021-03-05   来源: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脊梁;一个国家的复兴,耸峙的是风骨。5500米,是喀喇昆仑高原令人生畏的平均海拔高度,也定格为戍边卫士攀登的人生高度。

有国就有边,有边就有防。一条条界河,一道道界山,一座座界碑,“最可爱的人”手持钢枪,选择用忠诚诠释生命的真谛,用青春浇铸永固的国防。20多年的戍边岁月中,祁发宝先后40多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守边的日子多是平淡寂寞,也不乏危机与艰险。在这里,国家的概念不再抽象,“爱国”被具体地体现为反越境、反偷袭、反侵略等军人职责,融入日常。“为什么总能感受生活旋律,为什么风霜雪雨始终不渝,为什么心中的界碑永远耸立,为什么浩瀚的疆域坚强无比”——“因为有你”。这个“你”,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戍边卫士。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和平的背后,离不开一座座营盘的枕戈待旦,离不开一代代军人的默默奉献。

自古边关重,我辈不可轻。万里山河,寸土寸心。任何时候,在关乎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华儿女绝无半点妥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达。一部新中国发展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惧生死,敢为人先,用自己的鲜血染得万里山河一片红。抗美援朝时,面对长津湖畔“50年不遇的严寒”的漫天风雪,官兵冻僵后仍持枪俯卧战壕,凝固成永恒的冰雕;面对“能够融化钢铁的密集轰炸”,坚守在狭窄的铁原地区阻击敌军13个昼夜,“一个师只剩一个团”“铁原变成了‘血原’”。红线绝不容超越,底线绝不容踏破。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青春犹可追,戍边最无悔。年轻人一旦戎装在身,便把自己交给了国家。战士们的可敬,在于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把青春的砝码放到国家利益一边,在边关风雪的磨砺中,在高原烈日的炙烤下,磨砺出利齿消灭冒犯之敌。从农民的儿子、工人的儿子、教师的儿子、干部的儿子、商人的儿子……成长为国家的儿子。果断放弃特警招录机会走进军营的烈士陈红军;18岁入伍时便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战斗口号的00后烈士陈祥榕;践行着“绝不能把领土守小”这一誓言的烈士肖思远;四年仅回家探亲一次的烈士王焯冉……他们把花样年华献给边关,正是这些平凡且伟大的人,在共和国漫长的边境线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青年军人作为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梦、强军梦的希望。他们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具有英雄精神的民族。英雄不是横空出世的,不同时代,英雄的具体意义可能会改变,但是英雄的精神情怀不会动摇,把忠诚、荣誉、整体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才能为人民所认同,才能真正成为英雄。迢迢复兴路,更要磨砺英雄志,铸就担当魂。争当时代英雄,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奋力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包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