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第五巡察组专项一组要求全体成员既要学会“坐门诊”、“开方子”,还要学会“动手术”、“治未病”,立足政治体检、力求标本兼治,当好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好大夫”。
一是坐好门诊号准脉。进驻市第一人民医院后,第一专项组即开设了“巡察门诊”,根据组员不同的背景、专长、资历,分工组建了3个机动“诊疗小组”,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查看各类台账700余本,约谈各类人员120余人次,摸清症状、掌握病情。同时,要求当好“赤脚医生”,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带着问号深入到科室、病区、出租房、党委会现场等,用心做好“寻诊”工作,从不同侧面印证病理,分析病因。对一些信访件的“急诊”病例,实行全收快办、专人专管,防止贻误病情。对一些疑难杂症,及时开展“病理切片”、“医疗透视”等辅助检查,认真组织好“筛查”、“复诊”和“集体会诊”,既防止“误诊”“漏诊”,也确保查实病因、找准病灶,理性客观地拿出可行性诊疗方案。
二是开好方子抓对药。针对已“确诊”的“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时组织专家组对“病情”认真分析,判明病因到底是属于“原发性”“继发性”,还是属于“并发性”“特发性”,并及时与“患者”家属——医院的党政主要领导加强病情沟通,确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了解“患者”的耐药性和用药禁忌,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例一策,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一些“处方药”“特效药”,还要求提高一级“处方权”,及时报组长审批,防止开错药、乱开药和过度用药。比如,在如何有效规范医院党委下属16个党支部组织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专项组提出了适度整合、有序运行、注重长效的意见,既让巡察对象把握服药的“剂量”,也开出了注重疗效的“医嘱”。
三动好手术用好刀。“原来一直做的,不一定就是对的,过去有的方面管的有点松,现在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医院党委书记张晓膺的深刻体会。专项组“沉下脸”“拿起刀”,主动向“惯性”开刀。如,针对医护人员普遍反映的节俭意识不强,浪费现象较重等问题,专项组及时约谈班子成员,提醒医院注意开源节流,对“无人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立即叫停,做好“外科手术”。还有,对一些党员医护人员只管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党员意识弱化等现象,要求医院党委刀口向内,在全体党员的思想深处,做好“内科手术”。
四是治好未病抓防范。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巡察组很大的一块职能就是跟医生一样,就是让患者尽量不生病、少得病。因此,专项组主动改变思路,将“坐堂接诊”改为“防微杜渐”,用公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讲解科学预防和保健,提醒大家远离“亚健康”。如,在与每名医生谈话时,专项组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第一种方式,积极开展关爱提醒式“话疗”,告诫大家廉洁从医,远离回扣,帮助他们把纪律规矩的发条拧得紧而又紧。再如,专项组要求最后给第一人民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必须做到“六个有”,即:有规定指标、有事实数据、有客观分析、有健康警示、有保健指南、有跟踪回访,确保持续推动医院全面建设规范有序、提档升级。(市委第五巡察组 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