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你们领导,我要举报我们街道拆迁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我们村拆迁的时候拿了别人的钱。” 在常州市钟楼区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接访窗口,一位老人坐下后气愤地说。
“你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吗?”我郑重地说。
“怎么没有,这里有我的拆迁协议、我邻居家拆迁的材料,你看我们两家老房子差不多大,为什么他们家安置了两套房子,我们家只安置了一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老人抓着我的手,情绪激动:“这里还有我去街道反映问题的时候他们给我的答复,说我们的补偿都是符合相关文件的,明显就是偏袒我邻居,拆迁的人肯定是收了钱。”
“你在拆迁之前,有没有跟负责拆迁的人签过拆迁协议?”
“签过的。”
“协议上安置的房屋面积经过你同意的是不是?”
“这个…”老人回答有点犹豫也有点警觉:“但是他们家的老房子跟我们家的差不多大,为什么拿了两套房?这明显不公平。”
我边安抚老人边拿出区纪委监委制作的《信访一卡通》向她解释说:“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是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事情,能查什么,不能查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您看这上面都有写,工作人员在拆迁的时候有没有拿人好处现在只是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老人有点急,几次想打断我的话,我说:“婆婆,你先别急,我当了十几年的军人,现在又在纪委信访室工作,别的不敢说,至少能保证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依据的。”
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老人家一下愣住了,就在这时另一名我接待过的信访人凑了过来:“这位领导同志是这里说话最算话的,我们都相信他的。”
老人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她说:“好吧,我相信你说的,我们家也有当兵的人,我相信你们当兵的。”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也咯噔了一下,原来她听进去的不是我说的其他的内容,而是“军人”两个字。她的态度转变也是因为对军人的信任。“老人家你放心,既然你相信我这个军人,我就以军人的名义保证,如果这个拆迁真的有问题我们纪委监委一定会查清楚,但是如果没有问题,你也不要再到处上访了。”老人点点头,留下联系方式,答应先回家等我们的答复。
之后,我先后前往征收办、街道核实了拆迁情况,最后致电老人,告诉她这个拆迁过程确实没有钱权交易,她的邻居虽然安置了两套房,但是两套房的总面积和老人安置的房屋是一致的,如果老人坚持认为拆迁协议有问题,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协议。经过劝导,她答应不再上访。
又是一年建军节,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军人不仅是一种身份,对很多人来说,更是一种真诚和正直的象征。我也不禁感慨,如果说以前在部队是一种有形的管理,养成了我今天真诚的性格,那现在的纪检监察工作就是一种无形的约束,让我不敢在正直上打折扣,从退伍到现在,我从一名航空兵到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十年时间一晃而过,变化的是身份、环境和岗位,不变的是对工作的忠诚和担当。(赖世洪、尹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