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街道办事处上班的小王忙着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权利运行、岗位职责等四个方面入手排查自身的廉政风险点,并认真填写好《廉政风险排查表》报上级部门审核。
为切实把监督的“螺丝”拧紧,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护航乡村振兴战略,近日,常州市金坛区出台《关于深化农村基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通过个人自查、群众帮查、部门联查、领导评查等方式全面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以此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廉政风险点排查是手段,不是目的,该区针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从防控措施、谈话提醒、预警机制、动态管理等四方面入手把农村“小微权力”关进“笼子”。
防控措施定制化。根据查找出的廉政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属于思想道德方面的,建立廉政教育常态机制;属于权力行使方面的,健全运行程序制约机制;属于制度机制方面的,完善相关规定并抓好落实;属于岗位职责方面的,按照高效便民的原则规范工作流程。
谈话提醒常态化。将谈心谈话作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针对廉政风险排查情况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岗位人员,不定期开展谈话,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预警机制分级化。对廉政风险实行三级预警:一级预警是面向全体党员干部“敲警钟”,签订廉政承诺书,强化自我防范意识;二级预警是为重点岗位和人员设“警戒线”,当群众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有反映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三级预警是向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人员“亮红灯”,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动态管理实时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行政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新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调整、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有关职责权限的变更、防控措施落实的效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廉政风险内容和防控措施,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杨金伟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