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派驻纪检监察组成员既是纪检干部,又具备警察身份,执法办案是人民警察的基本功。近来,依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上级各项制度要求,强化系统思维,通过构建“1234”制度体系,着力把干部的“执法办案专长”转化为“纪律审查能力”。一张流程图总揽全局。重构内部工作流程,信访受理、纪律审查、案件审理(案管)分别由3个副组长分管,工作相互协调、权力相互制约。按照规范简洁、便于操作的原则,对信访举报办理、线索管理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等业务工作流程以图表形式细化,对职责任务、程序步骤及工作时限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业务性较强、容易出错、需要请示报批的关键环节重点标注说明,实现一张流程图总揽规范执纪审查工作。两级研判清零“库存”。实行问题线索两级研判制度,分管组长负责召集相关同志及时研判,提出初步处置建议,并将新受理的问题线索与已登记的线索比对,对反映同一对象的问题重点分析,从中排查有价值线索。每周召开组务会集中深入研判,集体排查分析,商定处置办法。做深做细做实两级研判,确保每条问题线索都得到恰当处置,一年来,共处置问题线索88条,实现零“库存”。ABC三级管理优化线索处置。以六项纪律为标尺,按照“五类方式”处置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实行问题线索分级管理,提升工作质效。实名举报的信访件和上级下转件为A类件,由分管组长负责立即办,组长负责督促办;内容具体、可查性强的匿名信访件为B类件,由分管组长指导尽快办;内容不具体、可查性不强的信访件为C类件,组织人员适时办。驻厅纪检组转来一条问题线索,经研判确定为A类件,分管组长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核查,最后4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四项制度强化纪律审查。一是探索“主办人制度”,针对不同类型案件,量身搭建审查小组,并明确1名主办人,强化审查责任落实;二是推行“一案一评一建议一回访”制度,对每起案件实体、程序、文书制作3方面14类内容进行评查,在执纪审查中注重剖析原因、查找漏洞,帮助督促责任单位打好制度管理“补丁”,先后提出整改意见21条。对主体单位适时组织回访,严格监督检查处分决定执行和有关问题整改情况;三是严密审查安全制度,细化风险评估,审查谈话落实专门场所、专人接送、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安全审查“无死角”;四是严格通报曝光制度,在公安内网开辟“曝光台”,指名道姓一案一通报,强化执纪审查的震慑作用,运用案例素材创作微视频、微故事教育警示全警,被省纪委和省公安厅转载。(刘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