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第一巡察组,每一位新来的同志都对张警官印象深刻——精干练达,认真负责,“巡言巡语”信手拈来,俨然是一位巡察战线的老将。熟识后才发现,原来他和大家一样,也是“新来的”。从市公安局借调到巡察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位资深警官,是如何“转型升级”,成了一名巡察干将的?张警官说,先爱上这份工作,把巡察经历当作自我提升的学习机会,掌握学习的平台和方法,再加上自己总结的“5+5+1”工作法,就能尽快从“新人”转型成“老将”。
学好五本资料,磨好“砍柴刀”
张警官的办公桌上,经常摆着厚厚一摞的巡察资料和笔记本,这都是他的学习法宝。老张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到巡察组,首先就是要磨好业务这把刀。除了认真参加组织规定的培训,自己学、主动学尤为重要。老张给大家介绍了五份材料——《常州市党委巡察工作手册》《政治巡视监督重点》《巡视发现问题技法和实例》《第一期全国巡察干部有关报告汇编》《中央第二轮全国巡察干部培训班有关精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这五份资料读熟、读透了,巡察工作的基础知识、工作流程、重点和难点,自然了然于胸,手中的“斧头”也磨得有七八分快了。
用好五个平台,撒开“信息网”
巡察工作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巡察干部的知识面及其能力要求都具有很强挑战性,如何迅速进入情况,提升视野?老张的诀窍是用好五个平台——通过国家、省、市三级纪检网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省纪委清风扬帆网、市纪委龙城清韵网)领会巡察精神、了解巡察动向;仔细阅览被巡察单位的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透过现象挖本质,深入了解被巡单位政治生态、工作动态;利用地方门户网站,查找被巡单位的舆情信息,抽丝剥茧,寻找线索,立体画像……五个平台联合纵横,织成了一张综合网络,把被巡单位“网”入其中,广泛扩展信息渠道。
做好一个有心人,敢啃“硬骨头”
张警官做过干警,干过刑侦,当过经侦干部……多年公安一线的工作经验,养成了他凡事多留一份心的职业习惯。他说,巡察巡的是政治生态,公安查的是社会治安生态,两份工作对象不同,但是有共通的要求,都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事事做个有心人。除了常规要求以外,要多观察各种职业的人:周围邻居、同学、朋友,只要和巡察对象有关联的,都能从他们身上发现蛛丝马迹;工作中要及时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中心工作和重要精神,自己肚里有货,才能及时发现被巡单位的贯彻落实情况;翻看台账要静下心来,反复查看原始材料,从中发现破绽和逻辑漏洞;谈话时要刚柔并济、讲究方法和技巧,做到既客观严谨又“打法“多变,始终掌控局面……只要把一颗专注的心投入进去,再难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每次巡察,老张都会结合台账资料,针对性地去翻看财务凭证,多方印证寻找问题线索,这一招还真百试不爽。某次巡察中,老张翻看发票时发现,该单位2015年到2017年期间,茶叶购买金额逐年上升。老张心里不禁打了一个问号: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后,办公室用品开支按理应该有所缩减,茶叶购买量为何不升反降呢?带着这个疑问,老张和同事们在随后的谈话过程多方询问,最终证实了老张的猜测,该单位确实存在违反八项规定、把办公用茶当作员工福利发放的问题。小茶叶带出大问题,全凭处处留心,事事关心。
巡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巡察干部又大多来自“五湖四海”,需要每一个新人都能尽快进入角色,独当一面。张警官的“5+5+1”工作法,成了巡察一组的“入门宝典“,在他的感染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新人正兢兢业业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力争早日成为巡察工作的“能人”。(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