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荷廉文化 >> 廉政时评 >> 内容
向“惯例”说不
发布日期:2018-10-24   来源:金坛区纪委区监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因一起留置案件向一位资深刑事法官取证,笔录之后,请法官签字按印。法官问为什么签了字还要按印呢,刑诉法不是规定签字或按印吗?

是啊,为什么呢?年轻的书记员解释,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法官没再说什么,按要求按了印。

笔录要签字且按印,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没有查证,不清楚,据个人经验看,参加工作后,看到别人这么做,也就做了,所以年轻的书记员也跟着做。不出意外,这一做法会一直向后延续。

这一做法当初应该有其特定的需要,或能解决某个问题或化解某种忧虑,不管怎样,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对后来人而言,一旦这一做法成为“惯例”,其起初的意义就不再重要,“惯例”本身就有了力量——不受质疑的力量。

年轻的书记员不会怀疑,甚至当别人质疑时心生不安,唯恐“惯例”不被遵守。想想看,即使是那位资深法官,应该见多了签字且按印的笔录,只是当自己成为当事人,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才表达了自己的疑问,而且,最终在“惯例”执行者的坚守下,成为又一个被驯服者。

据说,国外一项香蕉实验,把几只猴子关在一起,任一猴子取香蕉,所有猴子都会被水喷,渐渐再没有一只猴子敢再取香蕉。换进一只新猴,新猴尝试去取香蕉,就会其他的老猴暴打。渐次全换入新猴,自己不取且暴力阻止其他猴子取香蕉成为一种共同的活动规则,虽然再没有猴子有过因取香蕉被水喷的教训。

拿猴子来说事,似乎有些过分了,但人说到底仍是一种动物,有些道理还是相通的。

趋利避害是动物之本能,远离恐惧的需要趋使人们尽可能像别人一样,尽可能不分彼此,一样面孔,一样行为。

像别人一样去做,个人降低了出错的风险,群体表现出一致性,前人在特定领域的做法居于垄断,“惯例”也就出现了。但“惯例”自产生之日起就不免有历史的局限性,时间的历练、环境的变化,又可能使得“惯例”的运行与其最初目的渐行渐远——且不论此目的是否正当,所以群体表现出的一致性,可能恰恰是一种盲目和无目的。

因此,置疑而不是顺从,独立而不是逐众,有时更难能可贵。这对于个人来说,并非易事,需要智慧、勇气和担当。且不论个人挑战群体的利益计算,即使认清挑战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也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而决心直面,更需要敢为人先的闯劲和韧劲,需要人生的大格局。

1794年乾隆皇帝拒绝了英使马戈尔尼扩大通商的请求,固守与“夷人”通商的习惯,他或许意识到他的继任者会承继他的“外交”手段,但他一定意识不到此举与数十年后鸦片战争的关联,更意识不到“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大清朝在一百多年后走到了尽头。

虽为帝王,难脱家天下的窠臼。


遵守“惯例”易,改革创新难。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要有勇气,也要有能力向“惯例”说不,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探索最适宜实现初心的方式方法,积极应对丰富的生活实践,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杨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