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州采风 >> 一线手记 >> 内容
常州市天宁区: 看得见的变化
发布日期:2019-08-21   来源:天宁区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欢迎你们来巡察,希望你们多帮我们找找问题,提提意见,有需要随时联系我。”动员会后,被巡察单位的联络员私下又跟我说了一遍,真挚的眼神和肯定的语气让我心中一暖,脑海中想起了两年前刚参加巡察工作的面临的“两大难题”。

巡察组存在“本领恐慌”。一是巡察监督内容不熟。2017年3月,我被抽调至巡察组工作,那时候市县巡察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流程、规定都有了,但是巡察干部都是新手,面对政治性、政策性强的巡察工作摸不着头脑,导致一段时间内巡察监督抓不住重点,查问题散而不精。二是巡察工作机制还不顺畅。巡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报送的资料较多,有时隔三差五要求被巡察单位报送资料、表格;统筹也不够,有时出现当天通知要求隔天报的情况,一定程度干扰被巡察单位的工作节奏。三是巡察报告写的“不精”,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巡言巡语不会用,分类定性不够准确,共性问题多个性问题少,问题表述隔靴搔痒等制约了报告质量。

被巡察单位存在“认识偏差”。巡察工作起步时,少数被巡察单位的负责人对“政治巡察”的定位理解有偏差,认识上仍停留在常规的督查检查。还记得第一轮对某单位进行巡察期间,该单位一负责人来驻点,看到我们翻阅财务账册,疑惑问道:“你们重点不应该是看党建台账吗?怎么财务账册也要查?”。因此对巡察支持配合跟不上,在找某科室人员谈话时,巡察组根据前期检查发现的疑点专门列了问题找他解答,问他是否存在哪些不规范的地方,对方总是躲躲闪闪,甚至觉得巡察组在为难他。除此以外,彼时被巡察单位的汇报材料写的也是遮遮掩掩,要求问题不少于全文60%,实际兜兜转转反复变相写成绩,需费时费力反复修改。

两年多过去了,现在回头看,巡察组自身工作和被巡察单位的支持配合面貌焕然一新。上级关于巡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文件越来越完善,提供了可靠遵循;巡察监督问题靶向精准,工作高效,巡察报告问题质量、数量明显提升。

被巡察单位的认识和配合更有了质的改变,以前认为巡察是“找茬”的现在觉得是“好事”了,以前有抵触心理的现在也能坐下来坦诚交心了,以前要催好几遍的材料现在基本能准时甚至提前送达了。就近几轮开展的巡察工作来看,主要负责人不止一次会上强调,会下沟通时表态,欢迎巡察组进驻,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巡察组多下“狠手”,多挖“病灶”。如近期对村(社区)“三资三化”专项巡察时,相关的负责人再三找组长沟通,表示村(社区)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收效还不明显,希望巡察组能全面彻底查清查实问题,借巡察强大的震慑之势,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推动面上问题特别是深层次的症结得到解决。有的部门更是敢于揭短,主动向巡察组反映一些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巡察组发现问题省时助力,充分体现了被巡察单位应有的责任担当。

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一名巡察组联络员,这些变化在我眼中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巡察组与被巡察单位的联动合力愈发强劲,巡察监督质效提升与被巡察单位推动改革发展的双赢步伐愈发深入,巡察的制度优势愈发彰显。(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