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而言,人生的成长,依赖一次次历练的积累。而对于我来说,参与常州市委巡察工作是我工作以来最特殊的一次历练。去年,我有幸被抽调到市委第二巡察组参与了四轮市委巡察工作。期间,参与了对常州日报社、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郊高中、西藏民族中学以及武进公安分局、经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的政治巡察。回首这一年多的经历,我获益良多,正是这一次宝贵的历练,使得我不断成熟。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感悟,可以用四句古诗来概括。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开展巡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查找和推动解决问题,促进被巡察单位改进工作。巡察工作担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这就要求巡察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每一轮的被巡察单位都有自己的行业特征,跨界的知识体系,陌生的业务范围,倒逼着我不断学习。从媒体发展到乡村振兴、从金融服务到教育改革、从民族融合到扫黑除恶,进驻新的被巡察单位之前,我都会了解被巡察党组织的历史沿革、工作特点、文化传承和职能任务等相关资料。不仅如此,学习始终贯穿于整个巡察过程,查阅台账阶段充分认识到了党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巡察谈话阶段逐渐掌握了谈话技巧的运用,调研座谈阶段深刻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内涵,撰写报告阶段真正体会了“精、准、严、实”的要义。这一年多的时间,是我求知欲最旺盛、获得感最强烈的一段时间。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基层工作的十年,是“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十年,站在直面群众的那“最后一公里”路上,接触的更多是家长里短和基层民生。但到了市委巡察组工作,面临的更多是全市层面,整个系统的问题,站位不高、思维局限是我初到巡察组的瓶颈和桎梏。记得在第一轮巡察日报社期间,巡察组领导让我撰写专项建议,我始终无法摆脱固化的思维模式,无法站在更高角度、更深层次思考问题。为了开拓我的视野,提升我的站位,组长蔡楚秋把他平时精心收集报刊文摘上经典好文供我学习参考。在巡察组领导的帮助下,我撰写了《关于推进常州媒体融合发展的专项建议》,并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涛的批示。在随后的巡察中,我完成了《关于尽快完善乡村振兴保障促进体系的专项建议》《关于加强我市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建议》《关于尽快完善我市农村群租房治理体系的专项建议》《关于做好改革过渡时期消防工作的专项建议》等建议。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在巡察工作中,不论是在个别谈话了解的问题,抑或是在查阅资料、走访调研、接电接访等渠道掌握的问题,都必须要一一核实。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往往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被巡察单位存在的问题。在巡察北郊中学期间,学生和家长向巡察组反映,作为寄宿制学校,北郊高中的学生浴室条件简陋,设施陈旧,水温忽高忽低。了解到情况后,巡察组第一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情况确实属实,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给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在向北郊高中发出整改通知书后,学校第一时间出台改造方案,在疫情缓解后进行整体改造施工,巡察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务实作风也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巡察组在巡察市公积金中心期间,发现公积金中心计划财务处人员分工不合理、管理不科学、对下不统一,廉政风险隐患较大,在公积金中心巡察整改期间发现零余额账户流水反常,最终原计财处副处长陆某投案自首。陆某在庭审中谈到,他7年挪用公款1600余万元的罪行躲过了账目核对和年终审计,却最终因为看似和财务工作不相干的一次政治巡察而无处遁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遗漏任何一个线索,是做实政治巡察工作的具体体现。
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市委巡察组代表市委开展整治巡察工作,所以巡察干部必须要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来要求自己。在巡察组工作期间,组领导始终要求我们把握“三大作风要求”。第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担当。借调工作是临时的,但思想建设却是经常的,我们定期开展党建活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保持巡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第二是增强纪律作风建设,维护政治形象。我们结合巡察工作实际,规范自身队伍建设,真正做到“正人先正己”,不“跑冒滴漏”,不“吃拿卡要”,严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彰显巡察队伍的政治本色,善作善成,不辱使命。第三是端正工作作风建设,推动工作开展。巡察工作任务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要确保巡察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就必须要有完备成熟的工作方法,市委第二巡察组创新性地提出“123456工作法”即一查、二谈、三审、四核、五访、六会,深入挖掘问题线索,努力找出真实客观、令人信服的结论。
我的巡察生涯虽然已告一段落,但是在巡察中收获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将终身获益,我会珍惜这一场历练带来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为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顾佳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