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不讲“最后一公里”,哪怕“最后一厘米”没有胜利,工作也会半途而废。所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不妨多一些“理解”,帮助一线干部“当家做主”。
多一些“换位思考”,帮助唱好“主角”。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苦干实干。可以说,扶贫干部就是这场攻坚战的“主角”,他们精神面貌的好坏、工作激情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项攻坚工作推进的速度和质量。目前,扶贫干部面临任务重、矛盾多、困难大、要求严等难题。因此,在开展日常监督时要多考虑基层实际,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力戒“刚播种就要收获、刚开花就要结果”的政绩观。比如,扶贫资金短期滞留问题。项目开工时间紧急,但是项目设计、规划、招标等工作都需要时间。如果“走过场”,质量不过关;如果“高标准”,任务完不成,追责“跑不了”,进退两难。因此,在督查问责、传导压力、推动工作的同时,应多换位思考,体谅其难处、解决其难题,促使扶贫干部“有依靠”“有底气”“有定力”。
多一些“真情实意”,帮助担好“主责”。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基层一线干部拿出担当、扛住压力、干出实效。要坚持正向激励,在物质上多关怀,保障福利待遇,解决后顾之忧,确保干得多、干得好的干部“吃糖”,让他们在待遇上尝“甜头”。要对相关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落实对在脱贫攻坚一线因公牺牲、受伤和患重病干部及家属的优抚政策,切实将温暖关怀送到位。要对相关激励机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实施精准问责,开展落实扶贫干部待遇情况专项督查,提振扶贫干部的“士气”,激发扶贫干部的干事动能,让一线扶贫干部有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
多一些“减负松绑”,帮助干好“主业”。中央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从本质上来说,为基层减负就是要改变工作作风。改变工作作风一时一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所以,莫让“减负”成为“一阵风”,要对“签责任状书、搞一票否决、建各种台账”慎之又慎,坚决防止将基层当作脱贫工作任务的“转嫁地”、责任“挡箭牌”、问责的“泄洪区”。要让扶贫干部腾出手来,促使他们作为“实干家”施展身手,作为“探路人”专心谋事,作为“开拓者”奋勇前行。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及时为这些勇士担当,宽容错误和失误,不搞“一刀切”,进一步激发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考核、督查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关注重点放在脱贫成效和百姓口碑上,切莫动辄问责“打板子”。
潮涌催人进,扬帆正当时。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脱贫攻坚工作即要监督不缺位,更要助力一线干部以更加向上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从容的态度,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周洁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