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艺人仝卓“自曝”变“自爆”,在直播中“炫耀”了一波自己曾经篡改学籍身份,以应届身份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经历;6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山东聊城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了大学,16年后才被发现;6月15日,又有媒体报道称山东聊城柳园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王某冒名顶替上了中专……
教育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与千万学子的未来和千家万户的幸福紧密相连,更加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原本应是一片净土的教育领域,被接二连三的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行为搅得乌烟瘴气。上述问题被曝后,有关省市区纪委监委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依规依纪依法进行调查核实,对有关人员作出了处理,及时通报案情回应群众关切。从仝卓事件中涉案的15名公职人员被党纪政务处分,到山东两名冒名顶替的公职人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彰显了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及魄力。
教育,是国之根本。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当今我国公开、公平、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许多寒门学子通过寒窗苦读、参加高考,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然而,就是这项关乎千家万户的制度,却有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有网友戏言“寒窗苦读十多载,不如人家有后台”,嬉笑调侃的背后是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高考,是千千万万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通道,有人因违规操作偷摸上位,就有人会被无辜挤掉,这中间被偷换的不是一张毕业证书、不是匆匆四年时光,而是整个人生甚至是整个家庭承载的希望,透射出权力腐败导致破坏教育公平的严重危害。
关乎公平和正义的高考为什么如此简单就被污染了呢?众所周知,无论是弄虚作假还是冒名顶替,其中涉及教育部门、所在中学、录取高校、户籍管理部门、招生部门等多个单位,其操作难度不可谓不大,深挖根源,权力监管和工作作风恐怕各占一半。
一方面,有些党员干部为官不正,违纪违规操作,肆意妄为,用公权力为自己谋私,无视公权力姓“公”、为“公”的政治属性,还有些党员干部意志薄弱,碰到投其所好的“朋友”时,总会“肝胆相照”,偷偷撕开权力的口子,丧失自身做人底线的同时也突破了权力运行的防线。另一方面,在诸如审核、登记、录取等环节,有些工作人员浮于表面、履职不到位,没有经过严格把关便草草了事,甚至有些人明知有错却还助纣为虐,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睁一只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如此,也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
要想堵住教育公平失衡的漏洞,体制机制的探索和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到能监督、敢监督、真监督,打破个别派驻机构驻而不督、督而不严的僵局。另一方面,要合理探索教育领域的长效常态监督机制,在做好对各单位关键少数、关键环节监督的同时,强化特定领域各单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不断压减权力寻租的空间。
一条条令人痛心的新闻警示我们,要长期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格监督小微权力;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部署,扎紧扎实制度的笼子;要坚持把纪法学习抓在平常,把作风建设严在日常,把为人民服务做出超常,以实实在在的作风守护教育公平的底线,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关心事、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孔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