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来到常州市政务办,对由市政务办承担的政务服务管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该项目是国家第四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市政务办以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最终,该项目以94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常州市政务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2017年9月市政务办承担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以来,建立起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日常管理和岗位工作等四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制定了行政审批、12345热线、公共资源交易三大类共2522项服务标准,形成了以市级“畅通办”为统领的政务服务品牌集群,建立了企业开办、水电气报装、新生儿出生等“一件事”“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等服务标准,实现了“秒批秒办”“无感智办”等特色服务,推动标准化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利民。
统一服务规范增温度。认真执行大厅服务窗口工作纪律、服务用语、行为举止、物品摆放等服务规范,打造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办事大厅,展示窗口良好形象;严格落实首问首办、一次性告知等服务规范,促进窗口人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广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规范,针对重大项目及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对一”专属帮办服务;针对企业群众非工作时间办事需求,通过午间晚间延时、提前预约、24小时自助服务等方式,提供“不打烊”贴心服务。标准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构建形成了以“畅通办”为统领,“溧即办”“金钥匙·解难事”“武易办”“高新事·高兴办”“宁好办”“众满意”“经开事·精心办”等为分支的政务服务品牌集群,完善了“六好”“五提”“四有”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
统一事项标准提速度。一是统一信息要素。机构改革后加快政务服务事项重新梳理,积极承担全省公共服务事项规范管理试点,市级共计梳理行政权力事项1843个、公共服务事项529个,涉及47个部门;规范编制服务指南,按同一事项“四级四同”要求,实现98个信息要素全市统一。二是统一对外发布。以江苏政务服务网为源头,通过PC端、移动端、自助端、窗口端等多种渠道,对外发布事项清单、服务指南,做到数据同源、动态调整、同步更新。三是提升服务成效。以标准推动流程优化、业务整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持续“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审批时限压缩率86.94%,即办率40.5%,不见面率95.4%;实现企业开办、水电气报装、新生儿出生等“一件事”“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秒批秒办”“无感智办”等特色服务应用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
统一整合管理强力度。一是加强窗口集成。大力推进“一门全办”“一窗通办”,制定实施“一件事”专窗服务规范,在进驻事项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大厅窗口从2017年的504个已缩减至339个,行政成本持续下降。二是加强平台整合。积极落实“不见面审批”服务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管理规范,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加快系统对接、业务整合,加快服务汇聚、应用集成,搭建统一受理“总枢纽”,打造对外服务“总门户”,98%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可办。三是加强跨域融通。大力推进“跨省通办”“全市通办”,制定实施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规范,统一线上线下办理流程,实现110个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统一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和评价标准,实现100个事项“全市通办”。
目前,常州在实现110个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和100个事项“全市通办”基础上,大力推广政务服务“四减”标准(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审批时限压缩率86.94%,审批时限压缩率86.94%,即办率40.5%,不见面率95.4%。下一步,市政务办将进一步加大窗口服务标准的实施力度,使标准化工作真正成为引领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不断提高全市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