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学恩来精神、守初心使命 >> 内容
常州市武进区:永远不与群众隔离
发布日期:2021-05-26   来源:武进区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迎来了自己45岁生日。就在这一天的晚上,他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七条,其中第六条就是“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永远不与群众隔离”这几个字贯穿了周恩来的一生,并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就是要有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周总理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他反复倡导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倡导“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在他看来,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1958年4月24日,周总理走进大营公社田间地头,卫生所、幼儿园、书店,供电所、供销社、农具修配站和农户家庭,广泛接触群众,调研三个多小时,步行十多公里,没吃一顿饭,没喝一口水,没休息一分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有接地气、做实事的踏实和细致,常到基层,广听群众意见,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巡察贴近群众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优势,沉下身、接地气,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及时受理信访、直面群众走访、带着问题寻访、直奔现场突访,多渠道多形式掌握第一手信息,为基层党组织“画好像”、“把准脉”,用实实在在的巡察成效,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就是要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贫困地区都不能落下”“人民还在受苦,我这个总理有责任啊”“我是总理啊,我不管谁管啊”都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地之子”,时刻关心人民的安危冷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他心里装着亿万人民,人民也深深地爱着他。冰心曾感慨地说,周恩来是中国亘古以来赋予的“爱”最多,而且接受的“爱”也最多的一位人物。党是群众的一部分,它必须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同群众生活在一起,处处依靠群众,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与群众融成一片,只有这样的党才是不可战胜的。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坚守党的崇高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处处体现舍己忘我的为民情怀,而且要与百姓同甘共苦,与群众同喜共忧,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为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解忧,让老百姓感到知心、暖心。

“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就是要有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周总理的一生是严于律己的。他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认为自己在工作之外就是一名普通百姓,同一般群众一样生活,在社会上站稳了脚,在群众中生了根。在群众的大海中“同流”,并不是说要与一些旧有的落后性“合污”。周总理常常教育领导干部务必严于律己,还在报告中专门讲了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同时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出了“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十条家规”。他曾经说过,“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大片”。《我的修养要则》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的后一句话是“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融入社会的同时,既要不被浊流所淹没,也要帮助群众、发动群众、干群一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以此保证党组织的战斗力。

周恩来,已成为不朽象征的名字,他用自己的坚定信仰、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铸就了一座伟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十四五”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强大正能量!(蒋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