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到“周恩来”,内心总会不由得生出敬意,这份尊敬正是来自于周总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光阴荏苒,岁序更替,恩来精神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火种,温暖人心的同时,也在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以一身“忠骨”做不忘初心的“逐梦人”。学生时代的周恩来,在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读书”时,坚定地道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豪情壮志,一语道出初心所在,从此,为之奋斗终身。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在思想上树牢“人民公仆”的意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筑牢信念之魂,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亦要常学常新,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带头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学深悟透、笃信真用,同时深入挖掘党史国史“富矿”,开展好先烈、先辈、先进“三先”事迹的宣讲与学习,在学习中固初心,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险夷不变应尝胆”,他以一身“战骨”做不懈奋斗的“拓荒者”。周恩来曾教育晚辈“要艰苦奋斗一辈子”,他鼓励晚辈去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他说,我们共产党人不信奉苦行僧主义,我们现在艰苦奋斗,是为将来进入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作精神的和物质上的准备。的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有险滩暗礁,有惊涛骇浪,更需要党员干部沉得住气,能直面矛盾,负重前行。一方面,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去闯去试,去拼去干,去想去做,不断突破瓶颈,超越自我。另一方面,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所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要主动到“吃劲的岗位”上去,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矛盾集中最基层等斗争一线,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大事难事上敢为人先,在事中事后敢于负责,发扬“嚼菜根精神”,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他以一身“刚骨”做实事求是的“实干家”。在《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四天四夜里,周总理走访了几十户农民家庭,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走访调研考察,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周总理用自身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要从“实事”中“求是”,而非从“自以为”中“说是”。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认识到务实求真不仅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要求,更是开展好工作的“必需品”,当本着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态度,做好自我批评,主动解决思想上不重视等问题。另一方面,要真抓实干,做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沉下“身子”到基层一线去看、走到百姓家里去听,不怕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多听基层意见和建议,多了解当地群众想法,从而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一手资料。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以一身“风骨”做坚定爱国的“信仰者”。周恩来当年在去往日本留学之前,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是周恩来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梦。如今它正被一个又一个震撼世界的大国重器所实现。而这“实现”的背后,正是一股股爱国精神与奋斗热情的荟萃。新时代的我们,一方面,要做坚定的“爱国者”,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与担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真正投身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另一方面,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群众,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始终不渝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切实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庄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