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九州采风 >> 修身齐家录 >> 内容
介子推的忠与廉
发布日期:2021-04-27   来源:钟楼区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介子,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相传,“寒食节”“清明节”均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节日,但因两个节日时间相近,后世就将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便是“清明节”。

据传,晋文公重耳早年在逃亡之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介子推为了让其活命割了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给重耳,且并不言说,重耳发现后,便许下承诺:有朝一日做了君王,必定好好报答。介子推,就是如此的忠心耿耿,一路追随,19年的逃亡生涯,肝脑涂地,不求回报。

忠诚,是介子推的品德。介子推追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一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可谓尝尽艰难险阻,但却毫无怨言,还能毫不犹豫的“割股奉君”,这种忠君爱国的品德大概就是“不忘初心”的典范。

在19年的逃亡结束后,重耳登上皇位,但却忘了当年的“割股之恩”,并未对介子推进行封赏,介子推却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忠君的行为应是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且鄙视那些邀功请赏之人,认为他们是“以己之力,窃人之财,难于处矣。”于是介子推功成身退,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从此“不食君禄”。

干净,是介子推的信仰。19年的肝脑涂地,却不求回报,这种干净是刻进骨子里的,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国情怀,不掺杂一丁点的私心杂念和利己主义。他当年的“割股奉君”实为“奉国”,因为他在重耳身上看到了振兴晋国的希望,他始终牢记着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介子的干净,是他的信仰,也是他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之情,是纯粹的。

当晋文公想起自己的承诺之时,便亲入绵山寻访,但因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无法可寻。晋文公寻人心切,听信小人之言,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来的是介子推抱着老母,靠着一棵柳树死了。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便将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表示哀悼。行至坟前,看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便想起了介子推的那一句“但愿主公常清明”,告诫自己要“一世清明”,于是便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即是祭奠故人,也是为了警醒自己。

担当,是介子推的灵魂。介子推将“爱国”二字刻入了自己的灵魂,时刻体现着一个大丈夫的担当,他用自己的肉体警醒着君王,“清明”正是臣民对君王最美好的期待。介子推的一生都在为国奋斗,前半生护住了国家的希望,身死之后为国家护住了一世清明,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生,他虽是一个平凡人,但却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