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许多地方创新方式方法,用活用好红色资源,把生动曲折党史故事搬上戏剧舞台,将党史“干货”线上线下互动传播,让红色景点串联成“移动的红色课堂”,不断增强吸引力和趣味性,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党史学习教育要创新,但走“新”更要走“心”,要让党史知识深入人心,浸润心田,同时更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切实走“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百年党史巍峨壮丽,要遵循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律,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探究内容、手段、形式、载体等多方面的创新,个性化定制党史学习教育方案,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要形式多样,载体丰富。一些地方在传统中增添新意,将厚重的党史学习书籍“拆分”、“压缩”成方便易携带的“口袋书”,成为学习“掌中宝”;还可以引入科技手段“助攻”,打造“可视化+沉浸式+体验感”结合的“移动红色课堂”,身临其境更能刻苦铭心。要分类指导,精准投送。对待不同群体采用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式,效果是参差不齐的,要根据受众的年龄阶层、认知能力、性格特点为他们提供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案。比如,针对基层群众,一些地方组建“百姓名嘴”,将百年党史与地方历史相结合,采用接地气的方言将百年党史娓娓道来。要及时反馈,针对改进,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要谨防出现学习不扎实的情况:去红色景点、纪念馆拍照打卡却什么也没留下,领到的党史书籍被束之高阁,学习群中发的党史视频被轻轻叉掉,听到的党史故事仅仅是一阵感动并未思考背后的精神内涵……要对学习效果加以检验,才能总结优秀经验,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党史学习教育要“入脑入心”,走深走实,需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目前在基层工作中,少数单位出现了一种错误倾向,把党史学习教育当成一个“筐”,但凡工作中涉及民生领域的工作,都冠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帽子,比如有乡镇把常规工作招商引资也纳入为民办实事范畴中,导致党史学习教育台账越来越厚,看上去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实则办的实事都是本单位的主责主业,常规动作。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还是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违背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下沉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初衷。“我为群众办实事”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练好岗位“基本功”,还要做好为民服务“附加题”,主动下沉一线,访民情,听民声,请群众出题也要以“吹毛求疵”的态度找自身不足;找病根,寻良方,深入“病灶”,直击要害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解民忧,利长远,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更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让“旧病”不再复发。
党史学习教育是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创新学习形式方法让大家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不同领域感悟思想伟力,但走“新”归根到底是为了走“心”,党员干部要从浩瀚党史中汲取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许静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