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州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出台《常州经开区纪检监察系统服务保障“12345”发展战略十六条措施》,围绕强化政治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方面制定16条具体举措,为常州经开区勇当全市现代化建设先行军提供坚强保障。
常州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州经开区纪检监察系统服务保障“12345”发展战略十六条措施》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工程项目落地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让监督效能成为发展动能,廉洁净土成为发展沃土。
“保障式”监督,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政策是起点,落实是关键。《措施》将落实“12345”发展战略情况作为政治监督、日常监督重要内容,深化纪工委监察工委领导班子联系监督机制,重点聚焦项目推进是否有力、细化措施是否扎实开展、解决难题是否积极主动、政策资金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让监督跟着项目走、跟着要素走、跟着实效走。同时协助党工委出台《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加强对政治生态、党风廉政等方面情况的分析研判,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推动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制度。
“亲清式”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新型政商关系,“亲”“清”二字尤为重要。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不少企业反映现在“门难进、脸难看”大为改观,但“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却变成更为隐秘的问题。为此,《措施》遵照《常州经开区“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办法(试行)》,重点监督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监管执法中是否存在敷衍塞责、冷硬横推、监管不严等懒政怠政问题。加强对落实党中央关于惠企纾困、产业扶持、“放管服”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明确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可为”和“不可为”情形。深化企业“廉情监测点”建设,常态化收集企业问题建议,做到企呼“纪”应,推动解决影响市场主体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体化”纠治,严查腐败作风问题
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相互交织,惩治腐败和纠治“四风”必须一体推进。《措施》要求进一步发挥作风建设“1+12”联动监督作用,形成纪检监察监督与职能部门监管合力。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加强对中央和省清理规范工资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踩“红线”、闯“雷区”的,一律从严查处。紧盯重要节点强化监督检查、开展明察暗访,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深挖花样翻新背后的“四风”问题。会同作风办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主题年活动,推动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进一步提优服务效能、激发攻坚干劲。探索建立“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成立监督执纪协作区,整合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纪检力量,夯实专责监督执纪“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