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1727―1814年)字云松,一字耘崧,号瓯北,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戴溪桥人。
赵翼家庭出生贫寒,他在《七十自叙》中写道:“童年回忆旧艰辛,天下无如我最贫”,“磋我兄弟四,幼孤渺无抚”,15岁时就开始做私塾先生,“弱冠我授徒,馆谷仅升合”。而他从小立志要有所作为,“少年意气慕千秋,拟作人间第一流”。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举,历任内阁中书、京机掌京。乾隆二十六年殿试第一,乾隆皇帝以“江浙多状元,而陕西本朝无”为由,点第五名的陕西王杰为状元,赵翼屈居为探花。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广西镇安知府、广州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等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读来不觉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首烩炙人口、流传不衰的名诗,人所共知是出于清代著名诗人、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武进赵翼。或许人们可能不知的是,赵翼还是一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万民赞颂,弃官归故里后,以做塾师养家度日的清吏。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朝中降旨,任命年已四十供职翰林院的赵翼为广西镇安府知府,他在任上“清节绝苞苴,平心理案牍。不与孽为召,安得祟潜伏”。并告诫下属只要立身正,为官清,执法明,就不会招来祸患。期间勉修循吏绩,多虑民众事,治贪拒贿,捐俸济贫等,可谓是清风浩荡,德政善乡,其中尤以“绝索”、“换筐”、“钉秤”三事惠及数十万民众。赵翼在镇安期间发生“中缅之战”,他奉命挂职赴滇从军征缅甸,两年之后战事平息,复回镇安府。他回来之后发现,在他离任从军期间,代理知府金某和天保县知县姜某等勾结作弊,坑害百姓。他们借口“民间田地无所凭,故易讼,宜按田给照,以息争端”为名,所有田民,付银给证,想通过颁发土地证来聚敛钱财。当时尚未秋收,民众无钱上缴,他们先令各地甲目将田地登记造册,然后在秋收时以谷抵银。赵翼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阻止,如此“藉以需索”,一张田照收取这么多钱粮,造册达数万金,与吸民血无异!而且涉及到每家每户,必将酿成民怨。民众见赵翼免掉了此项钱款,个个感恩戴德,每当他出行巡村,“父老妇稚夹道膜拜,至宿处,土锉瓦盆,鸡豚水酒,各户争献”。赵翼“所欣民意安吾拙,相爱浑如鸟入怀”,经常与民同食,食后结付餐费钱帀。
到了冬季收仓谷时,赵翼又严禁各种盘剥民众的旧规。按照惯例,官府所设“常平仓”用于备饥荒,百姓借支则春借秋还。镇安风俗,稻谷收割之后不脱粒,而是连穂入仓,用大筐称即可。以往百姓春荒借粮时,官府连筐给50斤,除去筐重5斤,净粮只有45斤。而到秋季还稻谷时,官府在50斤之外要加筐5斤、息谷5斤、损耗5斤、实为65斤。一借一还之间,百姓每筐损失达20斤,而常平仓多出来的稻谷,当然都被官吏私分。赵翼召集府衙和属县官吏,严令借还一概只计实粮,不计筐重;息谷和损耗减半。这一措施不但惠及所有百姓,而且堵绝了上下贪吏污银的来源。
以往,奸吏在称稻谷时,还乘机“施其猾”暗做手脚,“持衡高下总在手,手握锤绳紧不撒。可怜穷黎不敢言,张目熟视讵真瞎”。也就是贪吏在称粮的过程中在秤星上舞弊,少出多进,而老百姓虽然心知肚明,但慑于奸吏的残暴,敢怒不敢言。此等恶习,不但相延已久,而且相当普遍。赵翼“怎忍睹民膏尽被刮”,虽然可下政令,但是难以禁绝。于是,赵翼又别出新裁使用“钉秤法”,也就是在秤杆60斤的秤星上打一小孔,把秤锤固定在这个孔上,使其不能移动,然后挂秤于房梁,无论收粮、放粮,由百姓自己挂筐于秤,特平为准。“平准听民自权度”,“奸胥在旁眼空黠”,解决了这个非常棘手的弊端。
早在赵翼到任之前,镇安一度曾经收粮只计筐数,不称重量的情况,每筐以60斤计,出入倒也不是太大。然后有奸吏钻空子,制作了一批可装稻穗120斤的大筐,以此勒索百姓。在赵翼实行钉秤法之后,边远地区的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仍然延用120斤大筐收谷。乡民陈恂等不服,赶到南宁向赵翼告发。赵翼决定杀一儆百,他立即差人赶赴归顺,将行大筐、管仓吏的奸胥戴枷示众,然后又当众焚毁官制大筐,号令使用民众日常小筐。当时,归顺满城民众欢腾一片,拍手称快!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三月,赵翼奉旨调任广州知府。在他离开镇安出城时,“满街人户无不设香案跪送”,数十里沿途路旁,老者妇稚哭声如涛,依依不舍送出数百里之外。在与送行者分别时,赵翼又将民众甩到马车上的礼品,悉数交给他们,并嘱咐如能找到物主即原物归还;如果找不到则赠于贫病孤寡。“辜负此邦與诵好,攀辕千里送关河”,官爱民,民爱官。直至赵翼到广州上任6个月之后,镇安乡民陈恂等70余人,受全城民众重托,竟长途跋涉四千余里,专程为他送来“万民衣”、“万民伞”。
赵翼在广州期间,在处理番禺茭塘海盗案时,不忍心将一些未成年的随从者杀戳,处以充军和拘役。两年后,有奸臣重提此事,弹劾赵翼违反“海盗必斩”的刑律,由此被降一级使用在贵州任职。赵翼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早已深恶痛绝,万念俱灰间以父亲年迈为由,弃官归里。自46岁至78岁的30余年间,在乡执师席著书立说,成为了名垂青史的一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事迹见《清史稿·赵翼传》、清《镇安府志·循史》、清《武进阳湖合志·儒林》。(何枫)